-

海纳百川:化粪为宝,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出“良方”

2021-05-10

人头攒动,机器声轰鸣。“这个生产车间的工艺体系,实现了将禽畜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水溶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广东海纳百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百川”)首席技术官杨海军博士介绍道。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根本途径,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日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广州举办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培训班,并组织与会人员前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田山的广州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厂,观摩由广东海纳百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粪肥还田示范生产项目。




乡村振兴、绿色转型,基础在产业,核心在技术。


杨海军研究员介绍,该项目拥有嘉博文高温微生物好氧发酵制肥生产线及海纳百川湿热催化水解制备小分子有机水溶肥生产线,“固/液”两种标准化制肥技术联合,可实现日处理禽畜粪便、餐厨剩余物200吨,年生产土壤改良剂1.4万吨和全营养小分子有机水溶肥3万余吨。值得关注的是海纳百川湿热催化水解制备小分子有机水溶肥生产线展示了高超的制备技术与革新,生产过程中完全杀灭各种细菌病菌等,没有废水、废渣、废弃等三废排放,并且生产出来的有机水溶肥没有传统有机肥料所散发出来的异味,而是带着一股淡淡的酱油味。这为粪肥还田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


培训班上,海纳百川项目总监徐小霞介绍了应用公司核心技术——湿热催化水解工艺生产的海威沃牌小分子有机水溶肥,及其田间示范应用情况。徐小霞介绍道,海威沃小分子有机水溶肥具有营养全、易吸收、肥效高、见效快等特点,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牵头下,目前正在全国17个省市进行示范推广,已结束示范的各试验基地均反馈效果良好,尤其是在西兰花、辣椒、番茄、冬瓜、柑橘、茄子等作物上提质增产效果明显;用户普遍反馈,使用了海威沃小分子有机水溶肥后,作物根系更加发达,茎秆更加粗壮,叶片更加旺盛,值得惊喜的是还可以促使作物提前开花结果,货架期也有所延长,并认为长期使用可以养地、活化土壤,提高作物品质。


据了解,海纳百川首创的超临界热流体法(SCF)、湿热催化水解法(HTCH)、高温绝氧热裂解法(HTAP)等使有机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生产制备小分子有机水溶肥、土壤改良修复剂、动物营养液等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广西百色田阳餐厨剩余物处理站、开平百合镇100吨鸡鸭粪便处理工厂、广州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循环处理厂等地。




据悉,海纳百川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广州市政府将共同筹建垃圾“双碳”及绿色循环技术研究院,研究餐厨剩余物饲料化、肥料化、塑料裂解油、纤维素炭化等一系列固废处置技术研发与转化;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环境友好型肥料研究院,研发配制一系列水溶性肥料产品,为农民增收脱贫、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联合畜牧研究所合作成立动物营养液研究院,研发配制高性能全营养动物营养液,可节约大量粮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四减四增”明确提出,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海纳百川的先进技术工艺,通过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餐厨剩余物,使其变废为宝,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高效废弃物资源化途径。



分享